驀然回首 (行醫四十周年回顧)


「四十前」


四十年前, 是上世紀七十年代, 時維一九七二年.

當年, 越戰剛結束, 嬉皮士文化盛行, 年輕人時興長頭髮, 喇叭衭. 電台播放「披頭士」音樂, 我的偶像是剛拍完「唐山大兄」的李小龍.
當年, 我是個剛踏出醫學院的黃毛小子, 隨即展開實習醫生生涯, 日以繼夜地跟着駐院正規醫生工作, 吸取經驗, 開始嚐一嚐做醫生的苦與樂.

實習完畢, 進修內科, 再往蘇格蘭考專科試, 並選修了腸胃專科.

然後回港服務, 並於一九八零年自行執業.

就是這樣, 一瞬眼似的, 四十年便飛一般過去了.

卷首左面是當年踏出校門時拍的照片, 攝於七二年. 相中的我, 初出茅蘆, 腼腆地, 迷惘地望着外面五花八門的大千世界. 右面照片攝於今早上班前. 相中的自己, 已由「黃毛小子」變成白髮蒼蒼的「長者」了.

「苦中有樂」


「工作辛苦嗎? 」

人命關天, 責任重大, 行醫能不辛苦嗎?

行醫的壓力, 永遠都有, 早就慣了. 其實習醫時早就應有心理準備. 「受不了熱, 就不要進廚房」. 壓力來自病人, 家屬, 甚至醫生本入對醫術的要求和期望. 工作當然有挑戰性, 但是也有滿足感. 做得好時, 甚至還有一點兒成就感! 就是這些自我感覺, 令辛苦的工作, 變得絕對可以接受!

病者的信賴, 是對醫生努力的認同, 也是令醫生「樂業」的最大推動力. 很幸運, 這些年來, 仍有很多病人一直信賴着我, 多年來不棄不離. (當然不信賴的病人早已跑掉了).

病人的信賴, 不但是行醫最大的回報, 更可能是將來退休後, 行醫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億.

「樂此不疲」


值得興慶的是, 並沒有隨着時間逝去而對工作厭倦.

為什麼呢?

目前時興討論醫學是「科學」還是「藝術」. 不妨湊湊熱鬧, 從這個角度看看原因何在.

醫學建基於化學, 物理, 生物, 生化等「純科學」上, 是門「應用科學」, 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醫學的領域中, 新的發現, 科技, 理論層出不窮, 無日無之, 觀之, 習之, 都令人目不暇給, 樂趣盈然.
覺得本科還是蠻有興趣的. 既然「樂此」, 自然「不疲」.

另外, 四十年來磨練醫術, 也是蠻有趣的.

醫學是「應用科學」, 「醫術」(診治病人) 卻絕對是門「藝術」(Medical Practice is an Art itself).

科學是客觀的, 「唯物」的. 藝術則少不了主觀,「唯心」的成份. 例如病人的感受, 是不能量化的. 醫生的取捨, 縱有知識和經驗為本, 兼備「醫學倫理」(medical ethics) 指引, 仍少不了個人主觀的成份.

把藝術因素抽離, 用「純科學」醫病, 甚至用電腦代替醫生, 是不可能的.

打個比喻, 用電腦作一曲「莫扎特」風格樂章, 相信是能做到的. 但這些音樂是沒有靈魂的. 電腦不能取代音樂家地位. 醫生既是科學家, 又是藝術家, 地位也是不能取代的.

「醫術」是藝術,「藝術」永遠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永遠有改善的空間. 在這自我完善過程中, 「學而時習之, 不亦樂乎」!

「臨床醫生」, 專業就是看病. 在醫生眼中, 每位病人都是獨特的, 每一個人, 基於不同生活背景, 家庭環境, 性格, 信仰, 人生觀等等因素, 面對同一疾病, 也會有截然不同的訴求和期望. 每位病人, 每種病况都是獨特的個案. 每個訴求都是對醫者的挑戰, 掌握每個新的醫療方案都有賴持續學習, 記下每個病例都有助累積經驗. 行醫以人為本, 正因如此, 行醫不僅不悶, 而且趣味盈然.

其實以上的長篇大論, 只能當做偶一為之的「清談」, 也不妨以「吹水」視之. 醫生是務實的, 行醫時, 心中所思, 腦中所想, 只是怎樣醫好眼前這位病人. 大概誰也沒有閒心去區分自己是屬於「應用科學家」, 還是「行為藝術家」的.

「四十後」


「以後打算怎樣呢?」

沒有別的打算, 繼續行醫吧.

但是歲月不饒人, 總不能像年輕時那樣, 日以繼夜, 死去活來似地工作的. 目前縱然沒有「全退」的打算, 日後也要因應體力, 量力而為, 逐步減少工作量才對. 而且人的壽命有限, 除了工作外, 每個人都有些其他的興趣, 愛好想去追求的. 面對着這麽美好的世界, 埋首工作直到黃昏, 也該抬頭望一下夕陽吧?

到了適當的時侯, 就算什麼都不做, 把生活節奏校慢半拍, 「嘆」一下, 大概很寫意吧. 何時心態才能到這個境界? 總會有一天的.

「驀然回首」


原來一做便做了四十年醫生.

回首望時, 多年行醫, 在個人方面, 既沒有「名成」, 也沒有「利就」, 更談不上「飛黃驣達」. 對社會來說, 既無豐功偉積, 也乏警世創見.  唯一的「業績」, 就堅守崗位工作.

行醫本來就是個卑微的行業, 醫生不能救活每一個病人, 只會盡其所學, 「竭盡所能」地工作, 醫生也非完人, 總有犯錯的時侯. 只能以一片丹心, 「誠心誠意」地為病人服務,

「竭盡所能」和「誠心誠意」, 大概是做到了. 「竭誠為病人, 服務四十載」是事實的陳述, 也應是四十年工作的總結吧.

梅中和醫生
寫於二零一二年六月

後記
本文蒙陳先生閱後指正若干錯別字, 得以改正. 陳先生任教大學語文系, 中英文俱佳, 今不吝賜教, 謹此致謝.

之後, 再有一位病人黃先生, 任職報館編輯, 閱後特別指出要留意「己」(自己) 「已」(已經) 之分, 此外並提出很多寳貴意見. 在此一併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