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有脂肪肝嗎?

 


(四談脂肪肝)

 

 

我們一般的概念,是體內脂肪過高,而且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 事實上,全球約四分一人口有脂肪肝!

 

那麼,脂肪肝是否是肥胖人士的專利呢?

 

答案是:瘦的人仕,也有機會!

 

最近的調查,發現瘦人(亞洲人BMI低於23)患上脂肪肝的機會,大慨亦有一成(9.7%) 。而且近年來發病率一直有上升的趨勢。

 

那麼,照常理推測,縱然有了脂肪肝,瘦人患併發症的風險至少比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小吧?

 

答案是:並非如此!

 

最近在密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瘦的脂肪肝患者,比肥胖的脂肪肝患者有更大機會中風,和患上周邊血管疾病。患心臟病的風險,也和肥胖患者相若。

 

更重要的是,可能是基於先天的原因,或者是由於體內脂肪分布有異於歐美人種,脂肪肝對瘦的亞洲人種,特別是中年人仕影響特別大。

 


 最近,美國(ACG)和日本都特別提及瘦人患上脂肪肝的資料。瘦的脂肪肝患者,約沾總患者一到兩成,由於年紀相對較大,死亡率亦較高,所以瘦的人仕,尤其是有些新陳代謝失調者,也不應忽略了脂肪肝的篩查。


由於生活習慣的轉變,很多地區都發現越來越多人患上脂肪肝。在日本,更估計到了2040年,會有一半人口患上脂肪肝,讓我們引以為戒!


 

 結論

 

針對脂肪肝的藥物,目前仍在研究中。我們應該保持警覺,不論體型肥瘦,都應該提防脂肪肝,及早診斷,並監察肝臟纖維化。

 


梅中和醫生

2022年八月

 

 

參考資料:

 

A Surprise and a Mystery: NAFLD in Lean Patients Linked to CVD Risk - Medscape - May 13, 2022.

 

 Global epidemiology of lea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573017/

 

Asia–Pacific Working Party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guidelines 2017—Part 1: Definition, risk factors and assessment: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33 (2018) 70–85


The epidemiology of NAFLD and lean NAFLD in Japan: a meta‑analysis

with individual and forecasting analysis, 1995–2040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1) 15:366–379

https://doi.org/10.1007/s12072-021-10143-4


AGA Clinical Practice Updat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Lean Individuals:

Expert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2022;-:1–11

 

 

 

 

 

 

三高、還是四高?

 


在本地,經常掛在人們嘴邊的,是"三高"。


而且大家都知道,"三高",是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的意思。


新陳代謝失調,是導致"三高"的主因。 而"新陳代謝失調病"的來源,主要是由於在現代都市中,生活緊張,缺乏休閑、運動。並且盛行快餐文化,導致飲食過量,營養過剩。結果是身體過重。血壓、血脂、血糖上升,大大增加了心臟病、腦中風、腎衰竭等毛病。


其實"新陳代謝失調病",除了導致三高外,還會令膽固醇聚集在肝臟內,令肝臟的脂肪過高(高過5%),形成脂肪肝。個人認為這應該是不可忽略的"第四高"。


根據世衞統計,全球人口中約四份一有脂肪肝,而糖尿病患者,七成以上有脂肪肝!


事實上,專家們早在二零年己同意大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實由新陳代謝失調導致(見上文)。


脂肪肝會引致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不可輕視。


肝纖維化的程度,可以用F( Fibrosis ) 來評估,由F1(最輕)到F3(嚴重),而F4則屬於肝硬化了。


慶幸的是,絕大多數這類脂肪肝患者,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予以適量調節飲食,增加運動,過重者將體重減輕,肝炎和早期的纖維化( F1, F2 ) 都能夠減輕,甚至回復正常的。


另一方面,如果脂肪肝己發展至較嚴重的纖維化( F3 ) ,甚至肝硬化( F4 ) 的時候,便需要定期醫學監察. 以防悪化成為肝癌或肝衰竭。


基於以上理由,糖尿病患者,甚至所有"三高"人士都應該篩查脂肪肝。


目前世界幾乎所有的肝病學會都主張用一些簡單而且可靠的化驗來篩查脂肪肝,特別是肝臟纖維化,這些學會最建議用的纖維化檢查為"NFS"和"FIB-4",其中又以FIB-4最為簡便。


FIB-4, 是"Fibrosis-4"的簡寫,意即"纖維化四項"的意思。只需驗兩項肝酵素(AST, ALT), ,血小板(Platelet), 再加上病人的年齡共四項指數即可。


運用此方程式得到的結果,如果低於1.45,即顯示極度纖維化機率極低。


高於3.26 則表示有機會有較嚴重的纖維化,應該用纖維測試(Fibroscan)來跟進和確實。更要定期監察惡化。


這個策略,己經在2021年在日本的一項大型研究確定有效。 而在冋年. 美國(AGA) 和歐洲(EASL)也建議用作同類檢查。


我們在香港,也不應落伍!


三高人士固然應看看有無"第四高",特別是用Fibro-4找出較嚴重的肝臟纖維化者,予以跟進。


個人的看法是,既然四份一的人口都有脂肪肝,Fibro-4 這項簡單、並不昂貴的檢查也應予以推廣給所有市民。如果有成本效益的考慮,家庭醫生大可以在需要作其他化驗的時候,順便把這些指數代入方程式計算一下。


總括來講,近年來,越來越多新陳代謝失調者湧現,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脂肪肝這個問題。


不論您有無三高,都不要忘記了您的"第四高"。




梅中和醫生

2022年三月


參考資料:


Asia–Pacific Working Party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guidelines 2017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33 (2018) 70–85


Current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8 August 14; 24(30): 3361-3373



FIB-4 First in the Diagnostic Algorithm of 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Era of the Global Metabodemic 

Life 2021, 11, 143. https://doi.org/10.3390/life11020143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revalence and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http://omnihealthpractice.com/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