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前醫生的最後一役


本文要講的是, 「白色巨塔」電視劇最後一集的情節.

財前醫生是劇集中的主角. 他任職大學外科助(理)教授, 專長食道外科, 手術技藝超卓, 本應取代行將退休的東教授, 順利升任正教授席位. 但東教授不喜他的人品, 另屬意他人取代. 由此在大學觸發一塲教授職位争奪戰. 最後, 財前醫生用了不少心血和手段, 終於奪取了教授寶座, 並且內定為即將擴建的癌症醫院院長. 當他在此意氣風發, 躊躇滿志之際, 怎麼都預料不到, 緊跟着的下一塲戰爭, 竟是和死神博鬥.

原來財前醫生當時己患了肺癌(他在劇集中吸煙, 也實在太利害吧). 初步診斷, 只属第一期肺癌, 可以全部割除. 他的舊上司東教授, 又是肺手術專家, 不計前嫌, 愿意親自為他操刀. 看來, 情况還是挺樂觀的. 但是東教授開了胸腔後, 發現癌己轉移至肺膜, 不能夠切除, 唯有放棄手術, 縫合傷口. 後來更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腦部, 因而影響手部動作. 至此, 財前醫生已經喪失了做手術的能力, 而且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本文要談論的 並不是財前作為「醫生」的功過, 而是他作為「病人」的遭遇.

醫院內高層不欲把這個末期肺癌的真相, 坦白告訴財前醫生, 恐怕打擊他的心理, 更不想影響院方的威信 (又是面子問題), 諉說他的肺癌己全部切除了. 為了取信於他, 甚至把手術報告也篡改了. 財前醫生起了疑心, 找他的同窗理見醫生覆查, 才真相大白.

醫生(通常和病者家屬一起) 對病人隱瞞「絕症」真相, 是一種「串謀」行為 (Collusion). 用現今的觀念來看, 是不恰當的做法. 筆者印象中, 本地的同業, 目前似乎很少會這樣做. 但由於文化的差異, 串謀隱瞞病人的行為, 在日本仍然很普遍. 在當地很多醫生覺得, 直接告訴病人患了「絕症」, 好像「對病人宣判了死刑」似的, 是殘忍的做法. 據一項最近的調查, 當地目前仍有很多末期癌症病人, 沒有被告知真相.

參考資料: Attitudes toward cancer in Japan
這樣做的動機, 雖然是絕對善意的. 但病人會因此而失去了選擇治療的權利, 而且面對强顏歡笑的家人和唯唯諾諾的醫生, 餘下的日子, 也只會在傍惶和恐懼中渡過.

從醫學倫理的層面來看, 病人有自主權 (autonomy). 要行使自主權, 須先掌握病情才行. 所以「知情權」是「自主權」的先決條件. 這就是要對病人坦白的理據.至於劇集中篡改手術報告的情節, 已屬刑事罪行了.

本刋讀者, 大多數應是在職的醫生. 相信定能根據經驗, 並顧及病人的承受能力, 把壞消息婉轉地告訴病人. 如有興趣進一步探討一下這個題目, 可觀看

Robert Buckman's Six Step Protocol for Breaking Bad News
或者閱讀他的著作, 書名為

How to Break Bad News: a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Pan Books 出版)

此書意簡言賅, 很實用, 值得向各位推薦.

以上拉雜所談, 只是筆者作為臨床醫生, 觀影後的隨筆, 只談談感想, 並非以專家自居. 文內錯漏不足之處, 敬請指正.